9/15/13

美國學力測驗的市場成長及變化


根據業界分析,美國學力測驗商品及服務的市場正蓬勃發展,未來幾年將持續強勁的成長。這股成長的力道主要來自於全國各州將全面改採新式的共同核心測驗(common-core tests),另外,全國師生也將在課堂上用的新式評量系統。這些聯邦及各州制度上的巨大變革,將帶來龐大的商機。

對各家測驗商品的供應商來說,這一波全國性的改革對他們都是有利的,因為共同核心課程的內容和現有測驗商品完全不一樣。許多公司則是大肆渲染其測驗產品與共同核心標準能緊密結合,能夠增加學生的成績表現。未來各式各樣的測驗產品將會配合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斷地推出。

這一波新興的市場榮景看來很眼熟。才不過十年之前,當布希政府推出「有教無類」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時,各州為了遵行該聯邦法案而急需配套測驗產品,各學區則是需要相關輔助教學及測驗工具來幫助學生達成該法案所規定的目標以免受罰,所以與該法案相關的各項評量及測驗工具紛紛出籠。而今這股成長的力道比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學區已經開始購買過渡型(interim)、發展型(formative)或其他不同型的課堂評量工具,來配合各州制定的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目前全美只剩下四個州仍未採行語言共同標準,也只有五個州未採行數學共同標準。

要精確評估這塊市場大餅究竟有多大並不容易,但有許多最新報告都針對這個市場提出各自的看法與展望。去年由軟體及資訊工業協會(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所提出的一項分析報告指出,目前科技輔助測驗及評量(technology-based testing and assessment)所衍生的商品及服務在2011年已創造16億美金的營收,預計2012年會至少成長百分之20。提出該報告的分析師指出,各學區對於發展型評量工具(formative-assessment tools)的強烈需求是推動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因為老師們需要這些活潑且適性的評量工具來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測驗商機的成長,受惠的絕不只有一家公司而已,而是廣及各種測驗及評量服務的供應商。

另一份評估報告也指出類似的成長趨勢,該報告是由研究顧問公司「熱銷」(Outsell)所提出,他們認為每年美國K-12的測驗市場高達39億美金,每年還有百分之四到五的成長空間,到了2014年底將到達45億美金的市場規模。這樣的短期大幅成長是因為學校需要大量的發展型和過渡型評量工具,這兩種評量工具是相互配合使用,在學期中各個不同時間點施測。實施過渡型評量的時間間隔要比發展型評量來得長,用以了解學生各個階段的進步狀況,據以調整教學方式。

然而,總結型評量工具(summative assessments)的需求就不如前兩項工具來得高,因為總結型測驗是在單一課程或該學年度結束之後施測,用以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一型的測驗,各州政府不會讓學區各自施測,而是統一出題以配合各州的共同核心標準。
英國的皮爾森出版集團(Pearson)則持不同的看法,他們雖然也認為各個學區及學校為因應新的課程標準,勢將採行新世代的評量工具,來獲得更多教學上所需的資訊。但他們發現消費者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多的測驗,他們需要的只是更好的測驗工具。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測驗市場並沒有爆量般的成長,只是從之前的不景氣當中回溫而已,整體市場並沒有因為制度的改變而擴大。

除了市場規模之外,另一家來自愛荷州的非營利測驗組織ACT更進一步指出各家測驗業者所要面對的挑戰。當學校需要高品質的測驗工具時,他們不只是想讓學生做選擇題而已,這樣的要求將大幅提高測驗的製作成本,因為題目的設計將變得更為困難。同時各州及學區都已通過規定,未來老師的教學評鑑和學校行政人員的管理評鑑都將與學生的學業表現相結合。這讓老師們更想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現況,及早調整教學方式,而不希望等到期末州級測驗時才發現學生的問題。所以,他們需要能反映學生程度的發展型和過渡型測驗來了解他們的狀況。由此可知,測驗市場的真正變化不只在於量的增加,更在於質的提升,消費者的要求將會愈來愈精明,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也愈來愈困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區及學校在購買新式的測驗產品之前,專家建議要睜大眼睛。許多廠商在推銷的時候,都會把自家產品吹捧的天花亂墜,讓人感覺很有效果。但若是不謹慎評估比較,很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除了慎選測驗工具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師們如何從測驗結果去找出學生的問題,以及問題發生的原因。專家將測驗的用處比喻成溫度計,利用溫度計可以知道人是不是發燒了但更需要知道這個人為什麼發燒測驗只是發現學生的學習出現問題,老師必須要從中找出為什麼學生會出現學習上的困難,並協助解決才行。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

駐休士頓教育組 李知音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