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13

美國研究:父母都在上班的小孩學業表現較佳

一項美國調查數據指出,兒童若是接受早期幼兒教育,他們進入幼稚園之後,在數學及閱讀上的表現會比較優異。早期幼兒教育指的是由專職人員負責照顧,而不是由家長或親人照顧的安親班或學前幼兒班等等。需要工作的父母通常都會花錢將小孩送往這些機構代為照顧。相較之下,如果只是由父母或是親戚照顧的幼兒,他們在幼稚園的學業表現會比不上由他人照顧的幼兒。
這項數據出自「美國兒童幸福指數報告」(American’s Children: Key Nation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是由美國聯邦兒童及家庭論壇(Federal Interagency Forum on Child and Family Statistics)所做的綜合整理,他們每年分析至少16份不同的年度報告,這些報告針對全國兒童及所家庭相關的幸福及健康指標作整理摘要並觀察逐年的變化2012年美國0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人口數共計七千三百萬人,佔了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四。藉由每年追蹤及比較這些年度報告,就能看出這些美國兒童的生活狀況及變化。這項報告包含了41項關鍵指標,涵括7個主要領域:家庭及社會環境、經濟狀況、醫療、生活環境及安全、行為、教育以及健康狀況。
今年的分析報告指出,不足月出生的嬰兒數,青少年產子數,以及缺乏醫療照顧的兒童數均呈下降趨勢。依據安妮凱西基金會(The Annie E. Casey Foundation)一項報告顯示,從2008年經濟不景氣開始,愈來愈多兒童的父母失去工作及穩定的經濟來源,到了2011年,父母沒有固定工作的兒童比例已經高達百分之三十二。然而聯邦報告卻指出,自2011兒童的雙親至少一人有固定工作的比例已經回升。
整體看來,似乎兒童的幸福指數都呈現上揚的趨勢,但也有令人憂心的發展。例如十二年級學生未成年飲酒的比例開始大幅增加等等。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這份聯邦報告特別針對幼稚園學童在閱讀、數學、科學上的成績表現以及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行專文分析。分析內容是根據一項進行中的聯邦調查資料,該調查長期追蹤20102011入學的幼稚園學童,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及發展情形。一如預料,來自貧困家庭的幼童在幼稚園的學業表現比不過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童。
耐人尋味的是,這份報告提供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數據,可以稍稍安撫一下因為上班而沒有空陪小孩的家長。報告發現,幼童若是曾經參加安親班或是學前班,他們在幼稚園的閱讀及數學表現要比其他純由父母或親人照顧長大的學童來得優異。甚至於相較於父母只有一人需要工作的兒童,如果父母都需要上班,他們的小孩學業表現也會比較好。以上這兩項學習成績的差距,並不會因為上完幼稚園的課程而得到改善。強者恆強,一旦落後了就很難追得上。
該專文也指出,當學童愈晚開始唸幼稚園,他們完成幼稚園學業時的各項成績表現會愈好,也就是說,幼稚園課程對於這些晚入學的學童更有幫助,唸完幼稚園會讓他們能夠獲得明顯的進步。此外,亞裔及白人學童入學前的學力程度普遍優於其他族群。其中,白人小女孩的閱讀能力要比小男孩來得好,但在其他科目上則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

駐休士頓教育組 周汶昊 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