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3

美國國際教育政策建議書發表

為了美國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及經濟前景,美國教育部一直著力推動國際教育政策。雖然過去四年,美國聯邦國際教育訓練的補助款被大砍了四成,但最近美國國會總算開始重視這項議題,共和黨及民主黨以少見的合作態度,由兩黨參眾議員一同出面接受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所提出的國際教育政策建議書--名為「關鍵核心報告」(The Heart of the Matter),強調人文通識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數項重要聲明,指出美國該如何在未來的國際社會具備更卓越的領導力,以及該如何落實在教育政策上。

代表接受的美國參議員亞歷山大表示,「美國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地區及文化的人民所組成,美國人是因為服膺同樣的價值觀及理想才能結合成一個國家。這套價值觀是透過學習美國的歷史、哲學和文學而傳給下一代,然而如今這個管道已經面臨危機,這份建議書提醒我們必須重視美國的人文教育,才能確保美國的特色和未來發展。」

這份建議書提出三項重要目標:
1.教育美國人民,使他們成為具備知識、技能及判斷力的21世紀民主社會公民。
2.孕育一個創新、向上和強健的社會。
3.培養美國的國際社會領導力。

關於第三項目標,這份建議書也提供了實際的方法,建議美國該如何教育出有能力的世界公民:
1.鼓勵學習不同語言。
2.將國際事務及跨國研究納入教育之中。
3.支持海外留學及國際交換學生課程。
4.發展文化交流團(Culture Corps.)。

該建議書以明尼蘇達大學為例來解釋「文化交流團」的涵義。所謂文化交流團,是以國際學生為中心,以小型論壇、互動教學、語言交換以及文化表演等形式,讓美國及各國學生都能在校園中了解其他國家的語言、舞蹈、音樂、藝術,文學以及年輕人的次文化,促進跨文化交流。

杜克大學校長,同時也是人文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委理查.柏漢(Richard Brodhead)表示,「今天所謂的領導者,無論是在商界或政界,在軍事或外交上,都必須有能力分析及了解其他文化並與其溝通。這份建議書旨在提醒美國人博雅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要整合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知識,教育我們的人民,讓他們有能力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及處理複雜的社會議題。」

許多美國政商學界名人都為這份建議書背書,包括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音樂家馬友友(Yo-Yo Ma)、美國最高法院首位女法官桑德拉.戴.歐康諾(Sandra Day O’connor)、紀錄片導演肯.柏斯(Ken Burns),以及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David Brooks)等。
美國國會將討論該如何把這份建議書中的提案1納入未來中小學教育法案中;換言之,人文教育將被視為一項「全方位的教育」,也就是把英文、數學、科學、藝術、歷史、公民、財經、外語、地理、健康教育以及體育等學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這份建議書更指出,「當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都在學習美國式博雅教育(the U.S. model of broad education)時,我們必須確保人文及社會學科繼續在美國教育中扮演整合的角色,賦予我們國家獨特的價值,為我們未來的國際地位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美國政府及人民必須支持這項理念來實現全方位的教育,幫助學生習得一套全新的智識能力,以面對不斷創新的全球世代。而學生們也必須才能兼備,才能在未來世界裡生存,因此設法找出一套強而有力的教育方法,才是所謂的「關鍵核心」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Global Learning

駐休士頓教育組 周汶昊 摘譯

Posted on July 30,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