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

美國最新的國際教育進展調查報告出爐



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教育該如何辦得更好?由美國荷里斯曼聯盟(the Horace Mann League以及美國學區總監圓桌會議(the National Superintendents Roundtable)共同發表的一份名為〈冰山效應〉(The Iceberg Effect)的最新國際教育調查報告,就是想要更全面地從不同國家的社經背景,來檢視學生成就與長期教育成果。

詹姆斯.哈維(James Harvey)是美國學區總監圓桌會議的執行總裁,他表示:「之前有許多國際性的比較研究,將不適當的國家拿來和美國相比,像是領土極小的國家,或是單一宗教的國家,結果都有所偏頗,所以,我們希望能做出更適合的國際比較研究。」

這項研究報告是針對9個與美國類似的工業化國家,透過40個國際資料系統,找出他們過去五年來的相關資料,接著比較這些國家在6個領域,共24個指標的得分,每個領域的總分是40分。

哈維以冰山為例,將六個領域之中的兩個比喻為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tip of the iceberg),分別是:「學生成就」(student outcomes,像是國際閱讀成績與中學文憑完成率)與「制度成就」(system outcomes,像是成年人的平均受教年資)。

哈維表示:「當我們只挑最有利的資訊來檢視,例如PISA成績(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導,針對全世界15歲學生的學習水準進行國際性的比較評估),它就好像變成是唯一重要的指標。而我們希望能讓大家開始討論之前不曾注意到的事,就像是過去30年來我們一直專注在處理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但那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水面下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去關心。」

看不見的「冰山

水面底下到底發生什麼事?報告的作者指出四個面向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健康與教育成長:

1. 經濟平等:包括收入不均、兒童貧窮率、嬰兒存活率以及不同世代之間的經濟流動率等。

2. 社會壓力:包括暴力及藥物致死率、1519歲青少女懷孕率、以及該國的境外出生人口佔比等。

3. 家庭支持:包括學齡前教育補助、兒童因虐待或疏忽而致死的比例、以及四口之家的家戶支出佔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等。

4. 學校支持:包括支出總額,以及支出額佔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班級平均大小、以及教師的工作量等。

這項調查報告中,除了美國之外,還包括了日本、中國、義大利、芬蘭、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資料,經過比較,可以看出各國的差異。舉例來說,美國學生和其他國家相比,就面臨了最沈重的社會壓力。

光從這個數據,很難看出不同層面的社會與經濟政策究竟如何影響了學生長期或短期的成就。例如,跟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成年人的受教年資最多,在PISA的科學表現裡也佔有世界頂尖的份量。然而,在學生的短期表現方面則是中等,對家庭的支持程度則幾乎是最低,至於經濟不平等與社會壓力則是非常高。

與芬蘭相較,該國在支持程度、平等程度及學生成就等領域表現都在水準之上,但在長期教育成果上卻落居在美國、加拿大及英國之後。

對此,荷里斯曼聯盟新當選的執行總監查爾斯.富勒(Charles Fowler)表示,這份報告還需要後續的比較研究,來了解這些存在於學生學習環境的各種因素是如何交互影響。富勒表示,「我們希望能將研究結果呈現在國人面前,好吸引更多學者針對這些異常的結果進行深入的研究。」

資料來源:Education Week
休士頓教育組李知音Jhih-yin Lee摘譯
(美國加強學生國際競爭力的高等教育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