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第26屆大墩美展」將於110年4月1日至15日辦理初審資料收件作業,徵集墨彩、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攝影、雕塑、工藝、數位藝術等11類別作品,提供各領域藝術家創作發表的平臺。
3/17/21
臺中市第26屆大墩美展徵件
3/16/21
3/10/21
新冠疫情可能永久改變高等教育的形態
新冠疫情使美國多數大學迅速將面授課程轉為線上,許多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外活動也因疫情考量被取消。有預測認為新冠疫情將會永久改變高等教育形態,全美眾多大學可能於未來15年面臨招生劇減,甚至關閉。
此次疫情嚴重危及經濟,許多學生和家長可能負擔不起甚至選擇不負擔大學4年昂貴的學費,尤其取得學位後不但無法保證就業,還得背負數以萬計的貸款債務。
密西西比州高等教育廳長Alfred Rankins博士表示,密州公立大學的優勢即為提供學生負擔得起的優質教育。
R廳長表示該州公立大學的平均學費為7,726美元。鄰近州公立大學的平均學費皆高於密州,如下:
• 阿肯色州:9,634美元,較密州高25%。
• 阿拉巴馬州:10,002美元,較密州高29%。
•路易斯安那州:10,015美元,較密州高30%。
・田納西州:10,394美元,較密州高35%。
R廳長表示,經濟實惠是學生決定到哪所大學攻讀學位的眾多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大學位址、課外活動、校園氛圍、學術課程、校友成就、優秀教師、研究與實習機會因素皆會影響學生的決定,而決策的權衡輕重也因人而異。
學生家庭理所當然地期望投入教育的時間和財力能獲得豐厚的報酬。
R廳長指出密州公立大學正持續修訂學位課程以因應日新月異的工作需求。大學也會依情況增加更多
STEM (註1)學位、職能認證與其他證書。未來將有許多當今尚未存在的新興工作,學校培訓學生讓他們有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並於未來30年保有技能並取得成功。5年來,密州公立大學所授予的各項學位己增加12%,STEM學位增加29.5%。新冠疫情著實擾亂高等教育、商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為因應疫情,密州公立大學逐漸增加線上及混合類型課程,設法讓研究持續進行且堅守社交安全距離指南,利用科技為社區提供服務。
雖有預測疫情將對高等教育造成長期性影響,其準確性仍有待驗證。大學提供更多線上與混合課程來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些透過先進技術與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選項本已存在,但新冠疫情更加速此進展。然而,我們也發現,雖然科技讓面授課程更具彈性,但面授教學的需求依然甚大。
R博士強調,教育只是大學的三項使命之一(教育、研究和服務)。大學進行研究是為了改善生活與拯救生命,為各個社區、企業和農民服務。
密州大學及學院對該州及所在城市之經濟有重大影響。密州公立大學有8個主要校區、23個附屬中心與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其員工人數約27,746名;註冊學生則約9萬5千名。
據研究指出,該州高中畢業生的家庭年收入為25,954美元;大學畢業生的家庭年收入為40,952美元。
STEAM: 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Mathematics(數學)。STEAM是由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理念,旨在加強美國幼稚園至12年級學生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能力。
資料提供時間:2021.3.9
撰稿人/譯稿人:黃淑貞
資料來源:2021年3月4日
Mississippi Business Journal
Retrieved from
3/5/21
呼應「台美教育倡議」 休士頓僑界挹助萊斯大學台灣研究計畫
2020年初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均造成巨大衝擊,導致美國各級學校及研究單位經費短缺或凍結。德州萊斯大學「台灣研究講座」計畫經萊斯大學音樂學院陳士惠教授偕林昭亮教授及Kurt Stallmann教授規劃年餘,在駐休士頓辦事處教育組轉介下,獲得4位休士頓地區台灣僑界先進大力支持,共同慷慨解囊贊助是項計畫第1年部分經費,促成萊斯大學「台灣研究講座」得以順利於2021年正式啟動。
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羅復文處長為感謝台灣僑界先進,特於本(2021)年3月5日上午11時在辦事處頒發感謝狀予休士頓僑務諮詢委員暨E&M基金會董事長王敦正博士、蕭氏家族基金會蕭素薰女士、徐為椿女士及李敏翔先生,表彰他們為促進台美教育交流不遺餘力。羅處長指出我駐美蕭美琴大使去(2020)年12月2日與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簽訂「台美國際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推動「台美教育倡議」,目標為整合資源、擴大交流,選送華語教師到美國教學、鼓勵美國學生到台灣學習華語。此次僑界捐助萊斯大學的「台灣研究講座」計畫,有助深化美國學界的「台灣研究」,增進對台灣社會、文化、藝術等各面向的瞭解,青年學子之間的交流除為台美高等教育的合作增添動能,更為未來進一步推展台灣華語教學在美深耕鋪路。
萊斯大學台灣研究講座是繼奧斯汀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聖湯瑪士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及達拉斯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之後,第4個在德州高等學府所設置的「台灣研究」計畫。
萊斯大學,美國頂尖大學之一。2021年美國世界新聞報導大學綜合排名第16,學術影響力深遠。該校音樂學院成立於1975年,為美國新崛起的音樂學院,在短短的45年,已成為美國最富盛名的音樂學院之一。
本計畫將在萊斯大學秋季班、春季班和暑期的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共開設3門台灣研究課程,另透過表演活動、講座、工作坊、線上教育資源等啟發及增進學生及公眾對於台灣文化之瞭解。將與台灣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國立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衛武營、雲門舞集、好劇團等表演機構協力,未來以跨學科合作的方式,透過長期的對話與交流,提升台灣在美國能見度的同時亦彰顯台灣學者和音樂家的影響力。
3/3/21
華裔教授脫穎而出 朱唯幹博士獲美國南部研究所協會頒贈 「傑出研究生導師獎」殊榮
美國南部研究所協會(Conference of
Southern Graduate Schools (CSGS)於日前頒贈「傑出研究生指導教授獎」(Outstanding
Mentor Award)予休士頓大學物理系朱唯幹教授,表彰他的傑出貢獻。這項榮譽對於40年的孜孜矻矻投入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朱教授而言是實至名歸,亦是首度有華裔教授獲得此項殊榮。
去年(2020)2月份,休士頓大學物理系推舉朱教授為系代表,與該校千位博士導師共同角逐,獲得2020年休士頓大學的傑出研究生導師獎(Outstanding
Graduate Mentor Award)。嗣後朱教授代表UH,參加美國南部研究所協會傑出研究生導師獎的總競選,一舉獲獎,為其個人也替學校增光。
美國南部研究所協會(CSGS)於1969年創立,共有阿拉巴馬、阿肯色、佛羅里達、喬治亞、肯塔基、路易斯安那、馬里蘭、密西西比、北卡羅萊納、奧克拉荷馬、南卡羅萊納、田納西、維吉尼亞、西維吉尼亞及德州等15州及華府超過90所大學的200多個研究所組成,目的在促進區域內碩博士課程發展及提升學術研究量能。該協會自2010年起設立「傑出研究生導師獎」,舉辦迄今有12位教授獲獎。
朱教授甫於2月26
日參加CSGS年度大會的頒獎典禮,他在致詞中首先對於各界的厚愛支持與公開表揚申致謝悃,讚許學生們的努力成就之外,他特別強調歷年來指導學生的方式: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
為師者秉承:傳道,授業,解惑,勵志。
朱教授表示透過身教言教,讓每位學生能終身受益,更希望他們謹記初心,致力於回饋社會,增進更多人的福祉。教授指導過的博士畢業生,如今在研究工作,創業領域,教育學子,公司領導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現和成就,令其深感欣慰。
朱唯幹教授1962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隨後負笈美國,獲得美國德州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物理博士,先後在貝勒大學、加州理工學院、IBM、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高等研究教學機構,從事物理教學與研究工作。朱教授在1988
年轉入休士頓大學,協助朱經武院士一起主持德州超導中心並開發磁浮技術及超導薄膜研究。該中心在國際尖端科技中佔有一席地位。1989年朱教授獲休士頓大學傑出教授之榮譽,也曾擔任美國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等審查委員,在離子束物理及高溫超導物理專業領域享有盛名。
朱唯幹教授在其學術生涯中,著作等身,發表超過450多篇期刊文章,獲得29項專利及多項學術獎項的學術成就獎,其中最重要為Festschrift Honor終身成就獎。
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羅復文處長得知上述喜訊即透過教育組代為致賀,感謝朱教授與夫人作育英才,裨益學子,並約定俟Covid-19疫情緩減,當面請益。
堪薩斯州立法者欲修法禁止跨性別青年參與女性運動賽事
Ryan Brooks在堪薩斯州參議院前,流淚描述孩子自12歲生日時揭露跨性別身份後多年,終於看到她臉上的微笑。
Brooks表示,多年來她的孩子有明顯憂鬱症徵狀。當跨性別青年告訴媽媽自己是個女孩時,媽媽的迷思頓時解開。
對於禁止幼兒園到12年級與高等教育的跨性別青年參加女孩及婦女的運動的法案,Brooks擔心女兒將無法接受此訊息。此法案透露的訊息是像Brooks女兒這類跨性別的孩子不受到重視。
2021年2月23日,在擁擠的委員會會議室,州參議院教育委員會匆忙地在1個小時內由20多名議員通過此案,連提問的時間都沒有。
反對者譴責「婦女體育公平法」法案,認為這是一種非法歧視,讓跨性別青年處於被霸凌與自我傷害風險中。堪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承諾若此提案通過,隨將提起訴訟。
然而,支持該法案者表示,此乃維護婦女在運動方面的機會與第九章聯邦公民權(禁止接受聯邦資金的教育課程或活動有性別歧視情形)。支持此法案的共和黨參議員Renee Erickson指出婦女參賽機會備受威脅。
女性運動員代表向委員會闡述她們從體育運動中獲得的益處,並認為若允許“男性”運動員參加,這些益處將被削減。
前奧運會游將Caroline Bruce McAndrew表示,無法想像與自己不同的具有先天優勢的人一同競賽。
州參議院委員會需在本週對該法案進行表決,然而擔任主席的參議員Molly Baumgardner不敢承諾此議程。
她表示樂見所有的孩子參與課外活動,並因此結交更多的朋友,他們將獲致成功。如今堪州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初中及高中生到校園上學,此乃當務之急。
B參議員表示,她希望全美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註1)和堪薩斯高中體育與活動協會能在這問題上權衡。
據堪州平權組織表示,該法案是自2016年來堪州一系列反同志法案中的最新1項。大多數的目標為兒童,該組織執行主任Thomas Witt稱其「立法霸凌」。
堪州是美國20多個州之一,試圖立法將跨性別青年排除於學校體育賽事外。
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共和黨於今年初提出立法,禁止醫生提供某些醫療行為給變性兒童。
上個月參議員Roger Marshall於美國教育部長Miguel
Cardona聽證會上表示具有Y染色體的男性與女孩一同競賽這無法讓美國大眾接受。
無論法案是否通過,堪州首位跨性別的民意代表民主黨眾議員Stephanie Byers表示,聽證會讓年紀尚輕的跨性別兒童處於危險中。今晚新聞播報時,父母知道自己孩子是跨性別身分肯定會拚命追根究底。除非孩子親口承認多數家長不會知道自己子女為跨性別身分。而那些孩子只能安靜沉默地躲在房內聽著新聞報導。
若有諮詢管道協助跨性別學童,應可減少許多遺憾。
註1: 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全美大學體育協會,它是由美國千百所大學院校所參與結盟的一個協會。 其主要活動是每年舉辦的各種體育項目聯賽,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上半年的籃球聯賽和下半年的橄欖球聯賽。
資料提供時間:2021.3.2
撰稿人/譯稿人:黃淑貞
資料來源:2021年2月23日
The Kansas City Sta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ansascity.com/news/politics-government/article249462910.html
一名德州教師於冰風暴停電危機中查覺的學生機會落差
德州冰風暴前的週末,1名四年級學生帶著平板iPad、充電器與如何在家登入遠距教學系統的說明書返家。因預報週末將有冬季風暴襲擊德州,教師需提早準備一周的遠距教學課程。位於德州中部的Stamford社區,約三分之二的學生需依賴免費或低價午餐或其他社會援助。當我急忙地完成最後的教學指示,擔心的是學生家裡沒有無線網路。
停電兩天後,破記錄的低溫超越了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當地氣溫,如今我更關心學生是否有食物、暖氣與乾淨的飲用水。
機會落差在這裡指不同種族、文化認同、地理位置和社會經濟階層之間存在著機會不平等的用語。此落差於自然災害發生時更顯露無遺。雖然所有人皆受災情影響,對原本缺乏資源的人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社區中,連Walmart和其他購買必需品的商店都停電。汽油、瓶裝水或食物都得到15英里外的城鎮才能尋獲。手機訊號也相當不穩,我先生為尋找丙烷,在結冰的公路開了40英里仍空手而回。
我們的小孩因需靠氧氣罩呼吸,所以擁有1台發電機。停電期間屋内冰冷的溫度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我們移到有暖氣設備的拖旅車,由於水處理設施也斷電,水塔的供水耗盡後,社區再無乾淨的水可使用。
儘管如此,社會經濟地位較佳的家庭依然能找到保暖、食物甚至娛樂的方法。我的孩子在露營車上邊看著DVD邊吃著熱食。社群媒體上亦可見一些家庭穿好穿暖圍在壁爐旁玩遊戲或在戶外烤架做早餐的照片。
社媒上沒有看到最令我擔心的學生照片。當我照料孩子吃飯時,我擔憂那些每周依賴學校贊助的食物發送計畫的學生。看著我女兒的餵食泵,不經意想到其他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長,可能面臨沒有電力供應賴以維生的醫療設備的情形。
危機時刻著實點出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機會落差即是挑戰之一。儘管德州社區努力協助飽受重大影響的受災戶,教育者也必須意識到存在的成就落差問題並誓言盡一切努力縮小差距。
資料提供時間:2021.3.2
撰稿人/譯稿人:黃淑貞
資料來源:2021年2月日
Education We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dweek.org/leadership/opinion-which-of-my-students-were-freezing-in-the-storm/2021/02